有幾個解決方案:1)走在柏油路,或 2)走在盲人指導線。
其實,我曾經有個想法是說,我們這邊的人行道應該做個標準。比如:用什麼材料,高度,寬度,殘者可通。不過我們的城市已經建立這麼久,這種標準化是很難做到。而且也會淺色到影響私人地。所以,這也會讓我想起有關公共需要與私人需要比的一些理論及觀念。
我記得祖父在開發一條他附近的公路。他跟我說市政府的規定很嚴格。都會派人出來作個檢查。比如人行道的部分。祖父說連人行道地下的土地要量壓縮級別。這樣就確定將來人行道不太容易爛掉,裂開。
總之,真的是要達到一個平衡。
明天要去台北跨年。其實,主要的動機是要隔天去好事多買東西了! :)
說了這麼多,你會不會覺得買雙新鞋比較快? :)
ReplyDelete